转贴:高房价下中国通货膨胀正在来临

abloz 2006-12-05
2006-12-05

牛刀锐评:高房价下中国通货膨胀正在来临

焦点房地产网 cq.focus.cn 2006年12月06日08:40 焦点blog  
牛刀

  中国的大城市北京,又向地产泡沫走向破灭迈出了一大步。北京市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开始涨价,这是在房价居高不下,水电油气轮番涨价后导致的“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

  新华网报道说:自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

  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决外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作为中国房地产业的独立评论员,我们比经济学家更接近市场接近现实。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美元究竟要干什么?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人民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1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

新闻链接:牛刀-高房价是当今中国经济问题症结所在 

  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现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发改委专家马晓河指出: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马晓河举例说:中国人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双鞋子,可见鞋的产能过剩多少。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比较起来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两位,一位是宏观经济的专家,一位是金融权威,但指出的是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因为内需不旺而导致产能过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中国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

  让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果总揽中国经济全局就可以发现,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中国人会“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呢?明知消费是生产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布局上,连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不顾及了?

  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是地方政府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打火机,一古脑出口。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出口”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有经济学家分析,人民币自汇率改革以来升值了5%,现在的状况是有可能2007年一年就要升值5%,相当于前10多年的升值总幅度。那么这个后果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家讳莫如深,我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后果就是人民币大量从不同渠道流出境,国际洗黑钱的势力乘机介入,甚至可以把中国贪官的钱都洗白了。可以说,在2007年之前,只听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而“盗匪”却披着合法的外衣。

  再回到发改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

  中国居民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五。

  两相对照,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就暴露出来,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中国居民的财富搜刮一空,还拿什么去消费呢?所以中国人的消费率创下了历史新低。有专家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综合平均价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3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3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中国民众也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大是大非面前,请各位网友顾自斟酌。

**[延伸阅读] **房产商曝进贡内幕 5000万利润愿行贿2000多万

**[延伸阅读] **一个上海被困炒房客心声:割肉还是继续套牢?

**[延伸阅读] **职业炒房客:50万起家 五年之间翻10倍变500万

  **延伸阅读—牛刀:2007年中国房地产10大预言**

  一、中国建设部部长易人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持续两年的中国高房价,政府职能管理部门都不能说毫无责任。而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个人魅力。中国建设部在中国房地产业的管理中是负有使命的,其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官员的失误与问责、地方的管理与失察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太多,在宏观调控中存在推诿、敷衍等现象,既不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也得不到国务院领导的认同。因此,中国建设部部长将在“两会”期间易人。

  二、央行将于二季度再次加息

  2006年的两度加息,仍不能促使房地产业的降温,是很多经济学家感到颇为困惑的问题。因此,进入2007年,市场层面要求加息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一季度因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按常规不会宣布加息,而进入二季度地方政府和发展商必将联手推高楼价,试图让宏观调控的作用功亏一篑,因此,在市场层面唯有加息,才能抑制投资过热,保持经济发展的常态化,同时配合政府出台的新措施,抑制房价。

 三、商品房成本宣布公开

  关于是否公开商品房成本,如何公开商品房成本,已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反响。毫无疑问,此举赢得了民心并广受赞同。不管发展商是否愿意,中央政府都将在5月底之前,制定详细具体的规划,宣布商品房成本公开。而且,也只有用公开的方式,才能促进公正和公平。

  四、地产寡头将垄断大城市40%以上的市场

  因为有自有资金达35%以上的限制,一批中小型发展商被迫出局。反映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将有40%以上的市场为地产寡头垄断,房价形势仍不容乐观。在这些地产寡头中,大都有非常充裕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央企,一方面来自股市,一方面来自海外,而民间资本因缺少强有力的方法和正常渠道,难以形成地产资金市场的主流。此时,中央政府应严格禁止中央所属企业的资金流向地产商,而中小企业要突破困局或借壳上市,或合并重组,打破地产寡头对市场的垄断,真正形成竞争局面。

  五、各大城市综合房价整体下降

  随着豪宅供应量的锐成,一大批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普通住宅和经济保障式住宅的入市,各大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整体下降。预期从2007年7月开始,上海、广州两地房价同比降幅将突破20%,北京、深圳两地房价同比降幅也将突破5%,其他二线城市房价降幅也将在5%至25%之间。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释放通货膨胀的压力,减轻经济整体运行的负担。

  **六、中国GDP8年来首次降低至9.6至9.8%之间 **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8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央政府有可能考虑通胀的压力和投资过热、结构失衡的问题,将2007年GDP降低在9.6至9.8之间,并寻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因此不必在房地产上下注,因为把GDP降下来,意在加快工业化,放缓房地产和其它基本建设,集中力量搞工业,加快步伐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之中,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七、中国住宅权属公开

 房地产权是中国最早实行实名制的财产所有权之一。2007年,中央政府将加快宏观调控步伐,为抑制住宅向一部分人手上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税制改革,而税制改革的前提是住宅权属必须公开。此举既能有效防止贪腐势力把房地产作为洗钱的工具,亦可对富豪阶层形成制衡,预期可在2007年底以前实施。

  **八、展会奇冷,广告下滑,地产传媒遭遇严冬 **

  围绕着房地产的各类展会因缺乏创意,手法陈旧,导致人气严重不旺,其实已经没有办下去的必要了。与此相关联的是地产广告的大幅下滑,除网络和新媒体还能保持上升的态势外,传统媒体因价格过高、公信力不强、影响力下降,直接导致广告量的锐减。这种现象将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蔓延到二线城市,地产广告总量突破1亿的报媒将由2006年近20个锐减到7个。

  **九、个人集资建房将得到政府鼓励 **

  个人集资建房将成为一种模式而得到政府首肯。这种新模式将从2007年中开始,以二、三线城市为主体。全面推广,比较兴旺的地方是长三角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而珠三角的惠州、河源、汕头、中山、江门、韶关、佛山等地也将有大胆吃螃蟹的人。

  十、房地产开始转向买方市场

  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快宏观调控步伐,房地产的暴利时代行将结末,其中一个重大的标志,就是由现在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个节点也将在2007年出现。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z9o83JF4_dXmOh6_1dVwqtenavn-KiZqdsraETqk9pV7k_YpdBk_nZLysVCpVdXzl_FGxb_euVk)](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z9o83JF4_dXmOh6_1dVwqptFZLgzUa6EvZai2yrfRy3IXgZjArETmtIDch3yaxwwJ_0M_WfFkFc)

如非注明转载, 均为原创. 本站遵循知识共享CC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