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周鸿祎:我们烧钱,创业者烧青春

abloz 2006-12-28
2006-12-28

周鸿祎:我们烧钱,创业者烧青春

2006.10.01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口述:周鸿祎

  整理:雷中辉

  今天太多人认为风险投资好玩、挣钱,但是他们忽略了,在美国是有一套游戏规则的,没有这套游戏规则,这个游戏是玩不起来的。没有一个好的游戏规则,光有人、光有创意、光有钱,都是不够的。

  游戏规则先定

  美国的风险投资蓬勃发展,靠三样东西支撑:

  第一套是《公司法》。中国的《公司法》不支持两个东西:一是优先股,对他们没有特殊的保护;另外,中国《公司法》认实物和货币现金的出让,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股份比例有限制。

  第二,无论是国内本土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缺乏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实际上我遇到了太多的创业者,他们并不明白拿了风险投资的钱,就要遵守人家的游戏规则,他们老以为拿了人家的钱就是目的。

  这种意识在硅谷是一种文化,但是很难移植。我举几个例子,一起合办公司,规定了各自占多少股份,但是光靠一两个人不够,我们还要找其他的人,我们可能还要给未来的员工留股份,很多创业者没有这个意识。

  你想,你不希望别人投了钱拿你的大股,你要投资者跟你共享,你为什么不愿意跟你的员工共享呢?你未来还要请高级管理人员,为什么不愿意把股份分给他们呢?为什么都把股份持到你一个人手里呢?很多创业者没有这个理念。

  还有,中国很多的传统企业家可以让公司为他买一辆豪华的车,但是跟我一块合资了,你买车之前问一下我的意见。中国的传统创业者都觉得很麻烦,这种事还要跟你说?

  再比如,过去做传统企业,自己管一本账就可以了,但是要想上市,就要接受IPO,接受审计,要让财务干净。很多中国创业者做不到这一点,可能自己从企业拿了很多钱,觉得企业就是他个人的。

  你会发现让这些创业者接受这套规则,不是说不得不,必须要从内心认可这套规则,但是我认为,现在没有人教创业者这些概念。

  为什么我拒绝一些投资呢?一种人,我觉得个人很能干,但是不懂得跟员工分享。作为高科技企业,员工非常重要。如果他不懂得尊重手下,觉得他们都是打工的,自己是老板,那就错了。

  还有一种人,在传统行业混久了,我感觉他会随时给你“抹桌子”。我们大家应该有一个规则,定好了一个游戏规则就必须遵守。但是有的人不守这个规矩,我也控制不了他。因为实际上VC是弱势群体,为什么是弱势?没投钱之前挺牛的,一旦钱都放到公司里,他能天天派个人看着吗?如果创业者想折腾,绝对能折腾空,他真没办法。

  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就是“帮别人成功你就容易成功”。为什么我能建立中国互联网最强大的渠道,因为我是第一个给代理商50%的分成,在我之前从来没有过。跟人合作之前,我先想你能得到什么好处,我把你的好处想足,然后我也能得到一些好处,你的好处可能比我的好处大,我就跟你谈合作,很难拒绝,因为人都是利益驱动的。

  控股的VC不是好VC

  王功权跟我讲了一句话:“鸿祎,发现了问题我会跟你讲,你不要摔进去这个坑,但是你最后坚持要走,我只能祝福你。因为最终这个企业不是我的,而是你的。”现在我也学到了这套理念,这也是天使投资和VC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VC不要谋求做大股?我跟谁合办一个公司,我出钱,他不出钱,我有这个公司90%,他只有10%,我放了500万美元进去。表面上看我控制,谁天天为这个公司操心?不是他,是我。这个公司的死活他已经不在意了,他会觉得,“就算未来挣了5000万,我也就分10%,还不如现在想办法把这500万装我腰包里更实惠”。

  如果反过来,我投了500万,只占20%,他有80%股份,他肯定会天天玩命地干,可能老婆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因为他是这个公司80%的股东。我们VC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烧钱,他烧青春、身体、健康,因为干成了他挣的钱比我们多。

  你会觉得,VC都是吃肉不吐骨头,我说你说错了,VC要挣钱,会要你的股份,但是好的VC一定会平衡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轻重。

  我一直在讲游戏规则,我认为如果VC不讲游戏规则,上来就拿了人家50%,这个企业很难做。因为创业者开始很傻,后来慢慢懂了,慢慢想为什么你占我那么大便宜,我想每个人都会开始打算盘了,中国人最朴实的一步,我惹不起我躲得起,我不给你干了,总可以吧,我就撤了。最后这个企业人一走了,这个企业还有什么呢?精神都没了。

  从游戏规则来讲,控股的VC不是好VC,而且VC还有一个理念——要尊重创业者。中国的商业环境跟美国不一样,在美国很多公司规模很大,换一个职业团队来运作是可以运作得下去的,而且也找得着这样的职业团队。在中国这两点都不具备,中国这些初创公司基本上各家有各家的打法,换一个团队根本玩不转。

  做天使投资还有一个条件,要有一个心态,就是不太贪心,不要期望靠天使投资挣特别多的钱。你们不要看最后投资的回报率,而要看绝对额,投入1000万美金,有5倍的回报,甚至有1倍的回报,我就挣了1000万美金,你投入10万美金,有100倍的回报,也不过是1000万美金,而且100倍的回报很难,一般也就是10倍的回报才100万美金。所以从挣钱的绝对值来说,做天使投资绝对没有去做VC挣钱。

  不要轻易换团队

  回到前面的话题,硅谷的第三个支撑点是人才。中国的职业经理团队几乎不存在。在中国能够找到的职业经理人,最多就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分部的这批人。

  这批人确实是很职业的打工者,他们打工的心态很重,他们也最多是一些比较好的Sales或者Mananger,他们没有制定过策略的经历,很少有国外公司允许中国本土的办公室制定策略,你的市场部门就是美国总部的一个执行部门,主要任务是挣钱,这就是这批人建立的经验。

  即使把这些人挖出来弄到一个创业公司,他们也玩不转,因为他们失去了品牌资源之后,不知道怎么用很小的资源干事情。这些人在创业阶段基本不能用,必须让你的企业也上市了,长到一定规模了,请这些人来帮你守城,或者是管一管财务,管一管销售。

  一个再小的公司,在中国如果要成长起来,比职业经理人更需要一个特别特殊的才能——直觉,这是MBA学院学不到的。在战场上没有足够的资讯,买不了什么市场调查报告,也看不清全局,但是创业者要做决策,要靠勇气,很多东西是超出商业管理之外的东西。

  回过头来讲,在美国硅谷能请的职业经理人是谁呢?请惠普的CEO,或者请苹果的某一个高管,他们是真正在公司的决策层工作,这些人真正很有经验,不一定真正干过创业企业,但是至少制定过整个的策略,他们进到一些硅谷的创业企业是玩得转的。

  在中国,如果想投资一个公司先要看这个团队,千万不要打换团队的主意,如果换了这个团队就意味着你已经失败了。在美国到一定程度换团队是可能的,我认为中国公司在上市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中国国情对投资商带来的挑战。

  投资之前,眼睛要睁大一点,投了资就得认。婚后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得容忍,你就得跟她过下去。如果离婚,不见得能找到更好的。

  硅谷为什么能成长到今天的硅谷?大家都知道硅谷有钱,实际上是钱在上面,这是我们看得到的。下面有两个东西作为支撑:一个是游戏规则,另一个是无数人的经验,这掌握在很多已经成功的创业者或者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者手里。有了这两个支点,钱才能不断地循环。

  可是今天的中国,很多钱进来了,但是这个制度,我认为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建立。

  天使门槛:那些比钱还重要的东西

  口述:周鸿祎

  整理:雷中辉

  我为什么到处鼓吹天使投资?客观上讲,我到现在真正投资的公司并不多,投资额也并不大,而且还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都是在早期阶段。

  其实我不是纯粹的天使投资人,我之所以给自己挂上这个翅膀到处讲,就是想把一些理念传递出去:一方面想让更多人了解风险投资,另外让更多的创业者也真正了解风险投资。

  VC到中国有点变味

  美国的VC为什么比较厉害,提起KPP,提起红杉,他们投资的公司很多都是真正高增长的公司,像苹果、雅虎、Google,确实增长的倍数非常多,而且都是在非常早的时期投。

  但是这些VC到了中国就有点变味了。大家都说今天中国的热钱很多,但是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问,为什么我们找不到人投资?原因不是钱没有了,而是这些钱进到中国后出现两个问题:第一,美国今天的高增长处在几个很少的行业里边,像医疗、生物、制药或者是高科技,而坦率地说中国没有什么高科技,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是靠科技打败别人的,都是靠中国化的运作。

  VC在中国突然发现另外一个机会,今天的中国很像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传统消费产业机会很大。所以,现在很多VC在跟PE(私人股权基金)抢生意,这是VC进入中国后的第二个问题。

  其实在美国,VC和PE分得比较清楚,你很少听说,KPP、CP(Capital private)投一个很传统的、动辄几千万美金的传统产业,他们的钱都是投一些将来能够倍增的产业。

  但是今天,很多头上挂着VC的名字来投资企业,实际上还是因为企业有规模了,商业模式很清楚,现金流非常好,也有利润,我觉得这种项目的操作跟真正的狭义VC不一样。对于一些早期项目,真正敢于投入的VC不太多。

  今天的VC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在市场很热的时候,大家一窝蜂。今年上半年,大家一窝蜂投了一堆web2.0,这是一个极端,结果现在web2.0在中国没有出真正大的企业,几个拿到钱的没有获得应有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VC都一窝蜂开始观望了。

  即使有投早期公司的VC,也不是因为他未必真的特别有眼光。比如说今天也有VC投早期,一定是每个案子投50万美金。他们的想法是,“我投10个案子才投500万美金,都亏了才亏500万美金,只要有一个好了,挣500万美金很容易”。

  不是有钱就可以做天使

  中国风险投资的历史还是太短,到现在也就是10年,跟美国40年的历史相比非常的短。这当中存在一个很大的欠缺,就是早期阶段的投资。

  为什么美国的天使投资很多?不是说美国的有钱人多,我不认为谁有钱谁叫天使投资,现在中国有钱人也确实多了,但有钱不等于企业能做成功。

  天使投资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对产业了解,才能规划方向;第二,至少干过企业,知道创业公司是怎么回事,能够给创业者一些很具体的指点;第三,要有很好的人脉关系,要跟VC熟,给创业企业融到资金。

  在硅谷,这种天使投资很多人本身就多次创办过公司,也卖过公司,或者把公司做到上市,或者本身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像Google、苹果背后的天使投资人,这样的人投资初创企业才真正有帮助。如果仅仅是给这个初创企业一点钱,任它自己成长,其成功率非常低。

  当年苹果的著名故事是,一个人刚卖了公司没事干,听朋友说,有两个小伙子做了一个个人电脑,他看了看,先给这两个小伙子开了一张几万美元的支票,应付他们这个月发工资,然后坐下来帮他们写计划书,接着打电话帮他们找人,找VC过来投钱,VC过来再找人,所以他们的循环发展很快。

  但是在中国没有这个历史,没有人传承这个东西,每个企业好像都要靠自己摸索,所以每个企业成长都特别慢。

  原来我创办3721,我从5个人长到50个人,你们知道用了多久?用了一年半,差不多快两年,然后由50人长到100人,差不多又用了一年,每长50人用一年。当时我还请教过金山的雷军,当年雷军给过我很多指导,因为雷军做金山时间也很长,积累了很多经验。他就告诉我,你公司的人每扩大多少规模,对它的组织架构、管理风格都有挑战。所以我是用了5年时间才长了不到200人,就跟蜕皮一样,有一个成长的痛苦。

  经历过之后,今天再看奇虎,由我来指导他们,至少他们不会那么痛,因为至少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他们不必把3721所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至少能缩短一半的时间。

  如果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人出来,不仅把挣的钱投入到创业企业,而且是把做企业的经验教给他们,经过不断的反复循环、过滤,再过10年你会发现,在中国可能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像我这样的人,又在运作企业,又在指导企业,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就会取得一种链式反应的效果。

  我现在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我也挺满足这种感觉——不光坐在屋里运筹帷幄,有时候也能去冲锋陷阵。对创业企业,你一定要到第一线,接触代理商,接触客户,你要去用他的产品,才能给他提出建议。


如非注明转载, 均为原创. 本站遵循知识共享CC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