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痛苦于人生的易逝

abloz 2006-12-15
2006-12-15

古时候生活节奏慢,但他们生活体验质量高啊。看看孔子司马迁,看看李白杜甫,看看毛泽东。古代的人怕死,所以他们相信人可以轮回重生,帝王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他们刻碑勒石纪念自己的生平事迹。现代人呢?死了连个坟都没有。更不要指望他留下什么东西。

由于我的清高,一向不大瞧得起什么都不懂的人。因此对那些不懂计算机而向我求教的人,我经常不觉察的会流露一些不屑和不耐烦。按理说,我一个深山老林出来的人,对计算机和现代的东西能够把握到这个深度,应该心满意足了。可我享受到现代工具的便利时,惊异的发现自己的生命的痕迹也很淡。

现在很多工具都建立在电光磁能基础上。而这种东西虽然强大,可以复制文字,复制图片,复制影像,却很容易消失。比如,我想用一种东西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永远存在,以供后世瞻仰。我发现这基本不可能。因为存在硬盘上,不直观。而且硬盘易坏。刻在光盘上,不直观,而且光盘会摩擦损坏,还容易丢失。放在商业网站上,容易丢失。商业公司本身寿命有限,而且他们还经常随意更改和中止服务,随意删贴。自己出钱购买域名和空间,建一个自己的网站,这域名和空间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失效。现代科技虽然发达,而对于永久保存东西,其实没有比古代进步多少。古代还可以刻个碑,现代连碑都不刻了。

余秋雨写《风雨天一阁》,就写到一个藏书家的烦恼。藏书家花了一辈子的精力收藏了一屋子好书,在他即将驾鹤西去时,发现这一生的努力,不过是一场空。后世子孙,谁会珍惜你的东西啊。藏书家有这种悲哀,任何人都有这种悲哀。先辈辛辛苦苦挣来的天下,被后世子孙毫不珍惜的挥霍。《史记》里记载了范蠡的故事。范蠡在帮助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后,发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智者之叹,悄然隐居经商,家累巨富万金,号陶朱公。陶朱公的二儿子在别国犯了罪,他要派小儿子去救。大儿子觉得没面子,以死相胁。大儿子被派去救人,舍不得钱,结果没救到,二儿子被判死刑。陶朱公道:我早料到这个结果。因为大儿子随我吃了不少苦,所以不敢花钱。而小儿子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很有钱,一掷千金也不觉得心痛。

郑渊洁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一个人写一本《童话大王》杂志,写了二十年。他还让儿子郑亚旗退学自己编教材来教。儿子长大后,反哺老爸,教会了郑渊洁用电脑写作。可是写了几年,忽然发现,郑渊洁没有留下什么手稿。若干年后,手稿也很值钱啊。我在香山双清别墅看到当年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亲笔信,看到毛泽东写的解放南京的新闻稿,那感觉绝对震撼,比在书上看到感觉强多了。计算机写作,虽然易于修改和传播,却不会留下作者生命中个性化的痕迹。古语说:“字如其人。”不看到作者手稿,如何知道作者写书时是个什么状态呢?如何有书法家存世的价值呢?

同事提醒我注意保存资料,因为最近病毒肆虐,会毁坏资料。这什么世道啊?

 

周海汉

2006.12.15


如非注明转载, 均为原创. 本站遵循知识共享CC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