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大历三年(768)二月,杜甫离夔州(四川奉节–已被三峡工程淹没),顺长江而下,因商于(陕西商县及河南内乡一带)病乱,不能归长安,遂留居江陵,未久至公安。十二月底,自公安出,于次年正月抵岳阳。
大历四年(769)二月,杜甫离洞庭,至潭州(长沙),停舟数日,解缆溯湘水而上,往衡州(衡阳)投奔旧识衡州刺史韦之晋。行约二三日至凿石浦(在株洲市南约八千米处),杜甫于此停舟过夜。彼时斜阳西下,暮色沉沉,众星闪烁,明月潜隐,杜公感此仲春江景,孤舟远近,乃有乱世穷愁之忧,遂作《宿凿石浦》,诗曰: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
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
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
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
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
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
翌日晨,杜公启行,又作《早行》一首,怨忿之情溢于言表。诗曰:
歌哭俱在晓,行迈有期程。
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
飞鸟数求食,潜鱼亦独惊。
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
碧藻非不茂,高帆终日征。
干戈未揖让,崩迫开其情。
杜甫离凿石浦,舟过津口。津口者,渌口古称。唐初,渌口与花石俱为戍兵之所,故花石呼为花石戍。杜公至时,已无一兵一卒,唯有枫林掩映,湘水东流,乃作《过津口》,诗云:
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
此日,杜甫行至空灵岸,为此美景所感,至有营庐长居之意。杜公停舟靠岸,遍览美景,徜徉过午,犹不肯去,遂作《次空灵岸》,诗云: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杜甫离岸南行,至昭陵滩,水势顿险,“古昭陵滩,石峰星错,怪石屹立,水势汹涌,行舟覆溺者甚众。”幸赖船工直荡激烈,盘转乱石,安然脱险。杜公忧心一展,乃作《解忧》一首,诗云:
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
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
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
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
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是夜,杜甫宿花石戍,系舟上岸,策杖古路,但有野浦水流,不见村中人家,柴扉芜没而农具尚牢。杜公见此大为伤感,遂赋《宿花石戍》,诗云: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
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
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翌日晨,杜甫离花石戍,彼时戍所无兵,杜公囊中无物,感怀所至,写下《早发》,诗曰:
有求常百虑,斯文亦吾病。
以兹朋故多,穷老驱驰并。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
昔人戒垂堂,今则奚奔命。
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雾映。
烦促瘴岂侵,颓倚睡未醒。
仆夫问盥栉,暮颜靦青镜。
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
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
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又行将半日,舟至晚洲。此时正值春汛,水势陡涨,行船即可折取岸边花枝,可知水位将近堤岸高程。晚州海拔四十至四十六米之间,彼时水位约为三十八米。杜公之忧,更如水流长逝,乃作《次晚州》,诗云:
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
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
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
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
羁离暂愉悦,羸老反惆怅。
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疏放。
午后,杜甫离洲,往衡山而发,行约一千米,至湘水北岸城墙石。城墙石,一云赤石,乃一道两百余米朱色石崖,壁立江岸宛如城墙,故名。今属株洲县王十万乡赤石村,与衡山县隔水相望。杜公见石间采蕨女之苦难,民走村空之惨况,无限悲愤,遂作《遣遇》,诗曰:
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
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菜输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
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此次,杜甫行舟过株洲共计三天,宿两晚,作诗九首(或曰八首,即另有《早发》一首)。离开城墙石(赤石),杜公即入衡山地界。在衡山,杜公作《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诗曰: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杜公晚年两度来回此段湘水,此为第一次,时在仲春二月。
杜甫往衡州投韦之晋,及至衡阳,韦之晋已迁潭州刺史,于是回棹潭州。相晤未久,韦公病逝,杜甫又至“亲朋无一字”之境地。遂寓江阁,鬻药糊口,有诗云:茅斋
定王城廓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定王城廓,今之长沙定王台一带。
彼时杜甫已是残暮之年,暮春时节,忽于潭州(长沙)遇旧友天宝年间宫中乐师李龟年,天涯沦落,故旧重逢,百感交集,乃作《江南逢李龟年》,诗曰: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遂成杜公七绝压卷之作。
在长沙,杜甫有诗《清明》,诗云: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又有诗《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曰: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此诗,忽遇臧玠兵变。770年四月,杜甫避乱离长沙,欲往郴州投舅氏崔伟,泛舟南下,至耒阳,因受水阻,再度回棹长沙,时当秋季,未留诗作。
九月,已是暮秋,杜甫作《长沙送李十一街》、《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遂打点行装,踏上归程。与途中舟上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乃成绝笔。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终年五十九岁。
如非注明转载, 均为原创. 本站遵循知识共享CC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